「无用」的知识管理

胡乱记了几年的笔记之后,突然看到「知识管理」的相关内容,学着做卡片笔记,然后又发现了很符合自己需求的笔记软件。然后继续学习知识管理,做很多笔记,研究笔记软件,希望通过记笔记、做知识管理、打造第二大脑,帮助我……

帮助我什么?变成一个很厉害的人?还是完成个人成长?

我突然间,不知道自己笔记的目的是什么了。

不知道同样喜欢知识管理的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,还是说仍然在追求下一个笔记方法的路上。

我很幸运,在使用了obsidian之后,很快就理顺了自己的电子笔记管理系统,按讲说只要按部就班地记笔记,笔记进入系统,需要的时候能够很快的找到它,就可以了。

但我渐渐地,有些迷茫,我干嘛要做笔记?我又不需要写论文,那么积累知识点在知识库里对我有什么用呢?如果是记录一个个理论的名词释义,那和百度百科有什么区别?后来我几乎只是做一做读书笔记,放一些项目的支持信息(比如APP开发的教程,相关网站的链接与账号密码)。

我越来越找不到做知识管理的意义了。知识管理这件事在我的生活中到底有什么实际的作用呢?

我做笔记是为了什么?

疑惑时,就回到最根本的问题:「我为什么要做笔记?」

为了记忆,为了辅助思考。

以我做读书笔记为例,是为了记录阅读的重点、读书所得,也为了记录我读过这本书。而笔记电子化是为了打破空间的限制,让我在一个地方集中储存这些笔记,并且能够更方便地检索出来。

那我现在为什么感到知识管理「没用」呢?

其实我依然做笔记,也感到做笔记必不可少。可是知识管理来管理去,也就是储存信息而已。我感到失落的应该是,「知识管理」曾经许诺过的诸多好处并没有实现。

我是有持续产出文章,可那并不是所谓卡片串联得到的结果,我的写作过程依然是旧模式——今天有个A笔记,我就围绕A笔记写作文章。

如果你和我一样,感觉「知识管理」在生活中没有用武之地,没有实际的用途,那么可以看看今天推荐的两本书,同时也是两种笔记方法。

「以完成专案为目的」的笔记方法

《打造第二大脑》与P.A.R.A

我很早就从翻译文章知道了 P.A.R.A,也从网络上看到过作者的《打造第二大脑》这本书的推荐和重点笔记,但是当我真的读了《打造第二大脑》之后,发现我对P.A.R.A的理解一直错了。

它相当于是把你正在进行的专案以及这个专案需要的各种资料、教程、知识笔记……都放到一个以项目名命名的文件夹,然后把这个专案夹放进「1.专案」的文件夹下面。资料真的一下子清清爽爽!在一个文件夹内,可以看到这个项目的所有相关笔记以及资料。

同样的,「资源」也是一样,在「3-资源/笔记方法」文件夹下,存放着所有我记录过的笔记方法。

【可是,这样不就是以主题来做文件夹分类吗?有什么区别?】

以主题名为分类文件夹的缺点是,主题无穷无尽,而且会互相交叉,一个笔记可能同时属于两个主题。

可是这里其实有一个让它变合理的关键,那就是:我们并不是在收集百度百科。作为个人,其实我们关注的主题并不多。如果我们什么都看,不做区分地收集,当然就会陷入无穷无尽的主题,但是如果我们以自己为中心,先问自己对什么主题感兴趣、对什么问题感到关注,就会发现主题量大大减少。这个「主题」还是很确切而非大而全的那种。

P.A.R.A 的5个文件夹:

  • P-project 专案:有明确交付成果的项目。项目文件夹内放该项目相关的所有资料、知识卡片、片段、草稿、半成品。
  • A-area 领域:长期的责任范围,比如:宠物、服务、孩子、项目管理(与工作相关)、友谊、体重管理。此类没有明显结束日期和明显完成界限的,和责任有关的内容。比如「写作」属于我的兴趣但是不是我必须做的责任,那么就不能放在「领域」文件夹,而是要放在「资源」文件夹下。
  • R-resource 资源:兴趣相关的灵感、素材、教程等等。
  • A-archive 档案:以上三个文件夹内不再活跃的内容,进入「档案」文件夹,意思是归档。已经完成的/放弃的/中止的项目、不再是责任的领域、不再感兴趣的主题,连带文件夹一起移动到「档案」,等到某天可能再次使用,再移动到需要的位置去。
  • 0-收集箱:捕捉的资讯、还未处理的信息。获取时不考虑如何分类,只要完整捕捉下来就好。收集箱的内容每天或者每周集中处理一次,逐个检视,决定放入P.A.R.A的哪一个文件夹。

P.A.R.A 比起知识管理系统更像一个文件管理系统。用它管理电脑上的文件,可以让工作更有效率。因为是以专案为文件夹收集所有的内容,那么当想要推进这个专案的时候,只要打开这个文件夹,所有需要的资料都在这里了,也能很快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(要做到这一步,需要一个核心任务笔记来记录进度)。

《防弹笔记法》与防弹笔记

《防弹笔记法》是台湾博客作者「电脑玩物站长Esor」的书。之前我读过他的《电脑玩物站长的笔记思考术》,很受启发。他的思想还是一脉相承,提倡:做笔记的目的是服务于完成项目、任务,服务于在生活中做出真正的改变,而不是积累知识卡

防弹笔记仍然可以沿用 P.A.R.A的文档结构,它更像是专案笔记的补丁,让专案笔记更能推动行动,而非资料收集。

防弹笔记是一种以【核心任务笔记】为核心的笔记方法,提倡围绕着自身面临的问题和项目写笔记,将与该项目有关的笔记、想法、资料、任务,全都集中在一则笔记里编辑和更新。

使用步骤:

  1. 为专案/目标 建立【核心任务笔记】
  2. 在笔记中修改、迭代出大纲/阶段性任务-任务清单
    1. 防弹笔记是渐进式的自上而下的。一开始可能只是一个读书笔记发展成为的核心任务笔记,再然后才会出现专案笔记
    2.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,一开始的笔记是疫情期间的物资准备清单,随着疫情的发展这则笔记变成了疫情期间家人的防护,笔记中包含了物资准备、防疫措施、疫苗接种等几个模块。
  3. 需要参考的资料用链接加入进来
    1. 比如我的专案「APP开发」里面在上架这一步,需要申请软著,我就可以把申请软著的教程链接放到这个任务旁边。等到我申请软著时,又用笔记记下了提交的资料、信息,以及我的账号密码,把笔记用双链的形式也放到这个任务旁边。
  4. 经验和备注、复盘直接写在相应任务的下方
  5. 按顺序一步步完成任务清单

这样写出来的笔记,不止有要完成这个核心成果需要的关键步骤,还有支持这些步骤的教程、资讯,同时也有完成这些任务之后的经验和复盘,下一次再有类似的专案时,就知道需要注意什么了。这样,真正做到了让这次的经验对以后的自己有用,经验型知识得到了积累。

信息型知识很容易在网络上找到,而经验型知识却只有我们自己能够积累。我们做项目的经验、我们关于自己的认识,不断地迭代,才是真正能够对自己有用的知识。

你可能收集了很多「克服拖延」的方法,但是要想真正解决自己身上的拖延问题,只有一次次实践,并且记录下关于自己的经验,记录下哪些方法对自己有用、哪些方法不适合自己,记录下自己拖延时的情景和感受,才能在某一天找到专属于自己的「有效方法」。这就是专属于你自己的「拖延症痊愈笔记」。

你不再需要10个笔记去记录克服拖延的ABC方法,你只需要这一个关于你自己的核心任务笔记。因为你的目的不是变成「方法大全」,而是真正解决自己的问题

你可以现在就试试看这个方法!z-lib上可以搜索并下载电子书 《防彈筆記法》,或者从作者 我如何利用防彈筆記法完成《防彈筆記法》新書?流程實戰篇 这篇文章了解这个方法。


参考资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