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本书:《加缪手记》
作为喜欢写笔记的人,发现《加缪手记》让我狂喜。在网上看到照片的时候,我就想:这不就是 Commonplace book 的最佳实践吗?!
加缪一共有9本手记,(和我)一样是时序化,前期他不太主动标注日期,很多时候只标了月份。内容有一些生活片段、思考、阅读时记下的一两句话,很少有摘抄,日记也非日记,有旅行的见闻,一些短评。更多的,是写作的片段。
出版的《加缪手记》共分为3卷,每册包含的是3个笔记本的内容。
另一个commonplace book 的证明,他的笔记是有目的的,在第一卷第98页,他说明了写这本笔记的目的,是为了写出作品。所以就很能理解笔记里大量的练习,场景、对话,有时候是生活中的一些片段,或者一个人,或者看到的一则新闻。这全都是在为写作「堆肥」。
「堆肥」这个词是在一本写作工具书里看到的,指为了写作平时就要收集材料,把它们作为素材,一开始写可能乱七八糟,反复的发酵反复的思考、练习、重写,最终作品会浮现。
正像《一只鸟接着一只鸟》中说的,你不可能一下子就写出一本书,更常见的场景是,一次写出一个场景、一个对话、一个开头。
加缪就写了很多很多的片段,到第一卷的第二本笔记(一卷)时,小说片段的比例已经非常高了。在这一本中,也出现了《局外人》中那个经典的开篇:「今天,妈妈死了,也可能是是昨天」。
在此之前,关于人物的素材他已经写过好多次,死刑犯、住在养老院的女人,女人死了,下葬、门房。每一个片段被写下来的时候并没有决定用于哪一本书,作者只是把一些素材堆积下来。
这对我非常、非常,有启发。
这本书的2个启发点:
- commonplace book 里写什么,这是一个人真实的笔记,跨越了很多年,对于想尝试commonplace book的人,以及像我这样正在实践 commonplace book 但是觉得没有抓住核心的人来说,是一个很好的参考。
- 一个作家为写作而写笔记的实例
第二本书:《电脑玩物站长的笔记思考术》
这本是繁体版,我找来当甜点读的书。我就是很爱做笔记主题相关的书。这本书用速读,计划30分钟,实际上45分钟读完。
里面有一个非常有启发的点,应该是我最近读的关于笔记的内容里最最最有用的点。
那就是写笔记的「目的性」。这一点和上面提到的加缪的笔记联动了,这也是我把这两本书放到一起推荐的原因。
这本书改变了一个我的认知:只是记录生活,不能带来任何改变。
我是个记录型人,即使已经不把记日记当惯例了,我还是有一本时间轴手帐,用来大致记一下每天的事件(已发生过的),比如阅读、观影、外出。虽然感到无意义,但还是在坚持记录。这始于我最初的成功经验。我刚开始写手帐的时候,就是一个空白本,然后记下当天的「有效行动」——读书x分钟,为某事行动x分钟,以及遇见的积极的事,后来这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,把我从抑郁中拯救了出来。
看了真本书,我有了另外一重解读。
笔记,是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。记录只是手段,绝不是目的和意义。
应该根据人生当下的目的去写手帐。当下我已经不需要积攒「有效行动」来让自己正面思考了,记录生活事件不再对我有效了。我当前的人生需要的不是这个。
笔记,是为了「我」服务
记录下「今天我又拖延了」不是目的。本书给出了一个笔记框架:
- 为什么会这样?
- 我是怎么想的?
- 我想变成什么样?
这就从「总结过去」变为了「放眼未来」。
记录不是目的,推动改变才是。
为什么会出现拖延的状况?我内心是怎么想的?我想要变成什么样呢?
更远的说,我想要变成什么样的人?我想要达成什么目标?
笔记应该是帮助我们达成目标的工具。记笔记应该帮助我们:建立自我剖析、自我洞察。
重要的是「我」。我想变成什么样?成为什么样的人?我是如何思考和行动的?什么会造成我的拖延?什么会让我痛苦?什么让我挫败?什么是我真正重视的?
从我想变成什么样,整理出自己的目标。然后产生计划,与有效行动。从而完成我的目标。
这,才是笔记作为工具应该产生的作用。
带着「目的」做笔记
想要通过考试,就去写能够助力考试的笔记,遇到一个知识点就问:这个知识点如果出现在试卷中,会怎么出现?我该怎么答题?
想要写出小说,就像加缪一样积累素材,练习写作,积累对话、场景,不断练习写片段。
想要做出一个项目,就规划地图路线,计划可行的行动,记录进度,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,总结经验。
伟大,或者说「有用」的笔记,无一不是这样。
达芬奇的笔记常常被称作手帐界的典范,他的笔记不正是为了自己的工作积累的素材吗?做的草稿,练习。
艺术家、艺术生的Sketch book(写生簿) 也一样。他们会在写生簿上速写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场景,「或许能够用于自己的创造」,抱着这样的想法,堆积素材。看艺术展时,看别的艺术作品时,也会收集创意元素,这些所有的内容发酵,以产生自己的创意、想法、作品。
没有作品是凭「空」而来的。
总结
让笔记成为帮助实现人生目标、梦想的工具!
想想加缪,他用笔记帮助自己出版了诸多作品。笔记在他手里就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。没有平时素材的积累,绝不可能完成。
这让我联想到卡片笔记法,我现在相信了确实是卡片盒帮助了卢曼出版了那么多作品,因为重点其实不在「卡片」,也不在「方法」,重点在于卢曼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,而做出的诸多笔记。换句话说,他就算没有用卡片盒,而是像加缪一样写在小学生练习簿上,也能产出那么多作品。卡片盒是一种改善他工作流的机关。
重点在于「积累服务于你的目标的材料」。
后记
昨天读了1/3 《加缪手记》第一卷,非常非常喜欢,考虑过后忍不住下单了实体书。我已经好几年不购入实体书了,因为阅读起来不如电子书方便。但是这套书,我真的很想摸到实体,摸到纸张与书的厚度。
我还非常非常想看到加缪的笔记原件,无奈找遍了网络也没有找到。
据说他是写在普通小学生练习簿上的,他长于阿尔及利亚,不知道那里的小学生练习簿长什么样,我不能很好地想象,因为我们的小学生练习簿都很薄,我不太能想象在上面做笔记。
总之,我强烈推荐这本书!
我这篇文章的是以「笔记」为入口,所以没有写《加缪手记》的其他方面,只讲了笔记相关的,但《加缪手记》远远不止这些。他的思考、想法,无意义、徒劳、人生的荒谬,在早期的笔记中已经出现。或许不能用「早期」来作为评判标准,因为第一本笔记时,他应该就已经完成了第一部作品。第二本笔记时期他已经找到了写《局外人》的手感。我是想说,看他的手札,你可以看到弗洛伊德会称之为潜意识的东西,你可以在没有「人生无意义」的文字中看到「人生无意义」,那些早已在加缪的思想中,他的小说只不过是一种艺术创作形式。
有些作家的小说是一种小说技巧,而加缪的小说只不过是他艺术创作的一个展现工具,一个横截面。
从《加缪手记》,能看到比小说更丰富,有时也更深层的内容。加缪的手札是个瑰宝,这大概也是为什么,他的笔记能够作为出版物出版。里面是碎片、练习,据说最后一卷有更多的日记成分。一般人的碎碎念和练习草稿可没有这样的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