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好网络记得

哈喽哈!

来聊聊天。请自带饮料。

今天想聊聊网络这个工具帮我留下的记忆,以及记录生活,以及该怎么让十年后的我看到珍贵的回忆。简而言之,如何更好地(简单+生动)记录生活,让岁月有迹可循。

(博客简介分割线)

回避有效选择的8个方式

#读书/最小阻力之路

(错误示范,警醒自己)

  1. 有限的选择——只选择那些看起来可能得、可行的

  2. 选择过程,而非结果。(选择上班而非挣钱,选择上大学而非接受教育,选择吃健康的食物而非选择当个健康的人)

  3. 用排除法进行选择。(把其他选项都消除掉,用极端的方式让唯一的选项留下,让自己看上去没有选择。比如让关系恶化到只能离开,把和老板和公司的关系搞僵到只能离开,让唯一的选择变得合理且唯一合理)

  4. 借由弃权来选择。这是不做选择。

  5. 有先决条件的选择。(如果…我就会选择。如果我不缺钱的话,我一定会选择读研、出国。如果我有钱的话,我会买一个房子。如果我事业有成,我就会好好谈恋爱了。)

  6. 回应式选择。(像条件反射一样,被环境刺激而做出的选择。如找不到工作了,于是选择换个更好就业的行业。)

  7. 通过别人的建议来做选择。

  8. 某个更大力量的选择。(比如这是注定的,总之不是我选择的)

如果能直接在博客上面发memos就好了,我更新的频率一定高的吓人。

最近的memos集合

写在前面的话:

最近有很多次想要和大家分享,可是没有那个时间和精力去发展为较为完整的文章,但是经常在看书时、思考时有一些想法想要分享。

忙起来之后,看书也是得空才看,不限于书桌,于是那种抱着电脑做完整笔记的时刻少了,几乎没有——这也是我近期很少写文章的一个原因。在这样的生活现状下,看书时、思考时,有很棒的观点与想法怎么办呢?作为笔记人,不记下来真的觉得丢失了很重要的东西。于是主要笔记工具跟着改变了,我开始主要使用flomo。

在之前好几年里,我的flomo主要是记一些自言自语,不怎么记我真正觉得有价值的东西——比如读书笔记、摘录,偶有思考,也都是丢进flomo里不管了。现在我重新打造了使用逻辑,利用创始人少楠在flomo101中分享的标签方法,稍微修改了一下我原有的标签体系,把flomo给认真用起来了。

这段时间以来,频繁的记录最近主要看的书、思考的领域,也由于频繁地捕捉下自己的想法,于是积累了一些断断续续的,对我来说觉得很珍贵很有价值的内容。

这些内容之中已经有一些像拼图一样逐渐完善的想法,但仍然是散落的。

我不想「等」完整以后再分享出来了。趁着这些想法还像刚发芽的种子一样有生命力,把它们分享给你。

时间顺序是从近到远,可以从文末往前看。也可以随便怎么看,反正我认为:只有在对的时间,某个想法才能抵达你。只有在你需要的时候,某个观点才能击中你。

如果你产生了什么思考与想法,那都不是因为我或者我的文字,只是因为你自己。

祝:旅途愉快。

《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》读后记

假如目标欺骗了你

最近在读一本书,《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》,本来是因为AI相关才读的,没想到书中对「目标」发出了挑战,观点让人耳目一新,很有启发性。

书中说到一个悖论:

实现某个伟大目标的最佳道路,就是不以它为目标。

如果你想成为一名顶级作家,也许你的目标恰恰不应该是成为一名作家。

就像《天龙八部》最后揭示的内核,你越求什么反而求不到。

读《第一炉香》:清醒着沉沦

夜里读了张爱玲的《第一炉香》,葛薇龙和乔琪乔。

觉得张爱玲写的真妙,比电影拍出来妙,妙在停在恰如其分的地方。

重要提示:下面严重剧透,没看过小说勿点

创作的意义

昨天读书时,突然被一句话击中了。

使原本可能看不见的东西通过你被他人看见。 ——法国著名导演 罗伯特·布列松

摘自《子弹笔记》

我一瞬间有如天启,觉得这就是所有创作的意义,或者说创作背后的逻辑。你提供自己独特的视角,呈现给这个世界。

我今天看到一个Youtube视频,有很高的播放量,出于好奇打开来看,是一个下雨天的东京新宿学习陪伴视频。博主基本上只出镜了手、书和咖啡,视角就是在窗前,二楼的视野,外面是新宿的街景,车水马龙,背景音乐舒缓悠扬令人放松。

然后我突然回想起昨天那句话,也就是文章开头的引言。

你们有过那种,在很放松有专注的氛围,突然觉得:哎呀,这一刻太好了。

我认为创作就是把这一刻,把自己眼中的“太好了”的瞬间,通过某种形式、某种媒介传达给别人。

人其实只活在当下的时刻里

我们真的衰老过吗?

我即将迈入33岁的大门了,可是偶尔遇到小学生喊我阿姨(可能遇到初中生也会被叫阿姨了)还是会一惊。

小时候看到三十多岁的女性,都是类似妈妈的形象,感觉就是成熟的大人。我是说,我以为我的三十多岁会是一个成熟的大人形象。然而现实是……

呃,怎么说呢?该说是自我认知出了什么问题吗?可是也咨询过身边的同龄人,大家都有一种还停留在很年轻的时候的感觉。还是说我们这一代整体的心理年龄偏小?

直到我前几天重读《当下的力量》,忽然想到:

我没有真的衰老过,年龄对我没有什么实感,或许正是因为人只活在现在。时间不存在,年龄也不存在。

时间是钟表赋予的,年龄是人为的计数。但是人实际上是感受不到这些的。我们能看到日升月落,白天与黑夜。我现在处于人生的少年、青年、中年、老年?其实是感受不到的。只有一个我,就是现在此刻的我。

其实写作动机到最后,就只有一个:有话要说。然后加一点诠释,加一点背景,加一点例子,或者再往前走一点,就构成了文章。

人对自己的暴力

忽然觉得人对自己真的很暴力:

做到一件事之前,觉得这件事非常有挑战,能做到真的很了不起,能做到这件事的人太厉害了。

但当自己做到以后,就觉得寻常,没什么厉害的。

4月14号,我完成了微信读书的365阅读挑战,很奇怪的,心情很平静,就连奖励到账时都只开心了1秒钟。连「哇!超棒!」的喜悦都没有。

真的很难去想已经做到了的,永远盯着还未做到的事、还未达到的目标。应该不只有我如此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