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之前对flomo的观点是:根本没办法用它记笔记,像发说说一样,怎么做知识/信息管理?
最近我才找到了适用它的场景,然后,我要承认,我错待了flomo. 找到了使用它的逻辑以后,这个软件简直太好用了!
使用flomo的心路历程
- 初见:试用,觉得好看,功能一览
- 无法进一步使用它记笔记
- 找到了适合的用途:记灵感,忽然想到的东西,自言自语
- 最近写的东西,大多是写在flomo里的,写的时候没想过要写成文章,只是把当时想的东西扔进去。正因为没有压力、负担、预设,只是想快速记下想法,所以反而写得出来,写着写着一个想法又延伸出去,最后一看,大体可以成文了。
- 适用于:整理想法。特别适合那种「这个想法很重要,再不记下来就忘记了」的情况。
- 不适合:构思文章,因为flomo结构性很弱。
flomo 适用的情况
在网上看到的碎片化信息,有时候有某个启发,或者就是想把某句话记下来。这种信息如果不赶快记下来,很快就会因为大脑要记别的事情而忘记。重要度不是很高,但是忘记了有点可惜。
或者是突如其来的灵感,灵光一闪。灵感如散落的星星,可能关联性极弱,而且丢失了就可能找不回来。
这种时候,我都会用flomo记下来。flomo中的内容,不做修改,也不做处理,可以毫无负担的往里面扔。
大脑对于某个话题絮絮叨叨的时候,我也会打开flomo,把东西写下来。写下来有助于梳理想法,理清思路,而这些并不成熟的想法不至于进入知识库,flomo就是个很好的容器。
有时候是一两句感触,有时候是看书的时候忽然产生的一个模糊的想法以及关联的素材,我会立即用非常简短的词句记下来。
因为不是在写文章,不用在意是否和主题相关。可能东一句,西一句,然后下一条又是别的话题。
flomo很适合永远都在跑神的大脑。
但flomo里的内容,常常是需要整理的。
内容的二次处理
因为是快速记下来的内容,所以flomo里的笔记经常需要二次处理,我常做的二次处理分为以下几类:
- 放着不管
- 扩写为文章
- 日记中展开思考
- 整理到知识库
放着不管:有一些内容,比如网上看到的某个信息,灵感,没有重要到有二次启发的地步,或者仅仅作为担心忘记而记下来的简短信息,就放着不管就可以了。这部分信息就像记在草稿上的内容,暂时没有用途。
扩写:比如用简短的词句记下来的模糊想法和关联的素材,会成为写文章时可用的素材来源。也有的时候,有感而发写出来的内容,原本以为一段话就足够了,结果因为写出来不停地延伸,最后内容就变成了稍加润色就可以发的文章。
日记中展开思考:有一些笔记,是在晚上做回顾时觉得对自己思考方式影响比较大的,也就是主观上觉得比较重要的信息,我会在日记中展开写自己的想法,比如xxx观点我觉得很有意思,我是怎么想的。
整理到知识库:如果记下来的某个笔记属于以后在某个主题中还想看到的,我就会整理到知识笔记库。
知识管理是在一个主题上不停的迭代。
比如某天看到了一个时间管理的idea,因为来不及整理,就快速的扔进了flomo(记上关键词、或者来源的链接,以及记忆点),然后等有时间的时候,我会打开知识笔记库,找到相应的主题,把这个笔记整理好加进去,这个时候的笔记就是详细的了,有来源,有重点123,以及自己的想法。
以后我想起这条笔记,就会顺着它的主题去相应的知识笔记里面寻找。
知识管理我现在使用的工具是obsidian,对我来说像书架一样,想找某个内容就到笔记库里搜寻。而flomo相当于随身记、草稿本这样的存在。
当我这样用以后,简直太舒服了。相当于信息的「快与慢」。「快」信息用flomo,快速记下来得快去得也快的信息,flomo 服务于当下。「慢」信息进入Obsidian,就像进入一个个归档夹,这里面的信息是那种几年后我依然想要查到的内容。
两个软件各司其职,从输入到输出,这两个软件配合之下,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:完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