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里读了张爱玲的《第一炉香》,葛薇龙和乔琪乔。
觉得张爱玲写的真妙,比电影拍出来妙,妙在停在恰如其分的地方。
(重要提示:下面严重剧透,没看过小说勿点)
昨天读书时,突然被一句话击中了。
使原本可能看不见的东西通过你被他人看见。 ——法国著名导演 罗伯特·布列松
摘自《子弹笔记》
我一瞬间有如天启,觉得这就是所有创作的意义,或者说创作背后的逻辑。你提供自己独特的视角,呈现给这个世界。
我今天看到一个Youtube视频,有很高的播放量,出于好奇打开来看,是一个下雨天的东京新宿学习陪伴视频。博主基本上只出镜了手、书和咖啡,视角就是在窗前,二楼的视野,外面是新宿的街景,车水马龙,背景音乐舒缓悠扬令人放松。
然后我突然回想起昨天那句话,也就是文章开头的引言。
你们有过那种,在很放松有专注的氛围,突然觉得:哎呀,这一刻太好了。
我认为创作就是把这一刻,把自己眼中的“太好了”的瞬间,通过某种形式、某种媒介传达给别人。
我们真的衰老过吗?
我即将迈入33岁的大门了,可是偶尔遇到小学生喊我阿姨(可能遇到初中生也会被叫阿姨了)还是会一惊。
小时候看到三十多岁的女性,都是类似妈妈的形象,感觉就是成熟的大人。我是说,我以为我的三十多岁会是一个成熟的大人形象。然而现实是……
呃,怎么说呢?该说是自我认知出了什么问题吗?可是也咨询过身边的同龄人,大家都有一种还停留在很年轻的时候的感觉。还是说我们这一代整体的心理年龄偏小?
直到我前几天重读《当下的力量》,忽然想到:
我没有真的衰老过,年龄对我没有什么实感,或许正是因为人只活在现在。时间不存在,年龄也不存在。
时间是钟表赋予的,年龄是人为的计数。但是人实际上是感受不到这些的。我们能看到日升月落,白天与黑夜。我现在处于人生的少年、青年、中年、老年?其实是感受不到的。只有一个我,就是现在此刻的我。
忽然觉得人对自己真的很暴力:
做到一件事之前,觉得这件事非常有挑战,能做到真的很了不起,能做到这件事的人太厉害了。
但当自己做到以后,就觉得寻常,没什么厉害的。
4月14号,我完成了微信读书的365阅读挑战,很奇怪的,心情很平静,就连奖励到账时都只开心了1秒钟。连「哇!超棒!」的喜悦都没有。
真的很难去想已经做到了的,永远盯着还未做到的事、还未达到的目标。应该不只有我如此吧。
Again!我又看到这个信息。 在我们每天浏览的大量信息中,如果一个主题重复的吸引我们的注意,那说明确实需要重视它。
今天的话题是关于「朋友」。
朋友不是必须的,死党也不是必须的,你不是必须有一个好朋友/死党。它不是一个等待被填补的空位。
上一篇博客说了我不想再写博客的心情,很意外收到了很多人的留言,甚至是很长的留言。意外而且感动,为有认真的读者,为真诚的对话。
我不想继续更新博客了,最大的原因是看不到这件事的意义了,博客这个小众的媒体它真的没什么读者啊。没读者 且 对写作的帮助我也没感觉到。上次和大家说的也是真心话,写了一两年,就是在瞎写,到底水平怎么样也看不出来,反正我自己感觉写得不怎么样。
决定放弃「运营」博客,从心理上来说是放弃对自己在博客上的期待和要求,不再想着多久非得更新一次,不再考虑发的内容是否有连贯性。不知道其他的博主会不会有这种苦恼,关于内容的连贯性。
一转眼已经两个月没写作了,从过年时,懒得更新,加上原本对写博客的疑虑,这一断更,就很难再坐下来写了。
越不写,越习惯于不写。
🌲
其实两个月前,我就已经在质疑,还要不要继续写博客。没有独立博客之前,会觉得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,有一个自己的小站,维护着自己的信息岛屿,在互联网上有一个小小的自留地。然而当「建站」本身的热情退去,课题就变为一篇篇博文,以及写什么,这时候事情就不再那么酷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