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.1
[美] 阿伦·瓦兹 / 2015 /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

简评&总结

不存在一个脱离这个肉体的「自我」,不存在永恒的灵魂,理性的自我是记忆功能带来的错觉。如果我们追求此刻的现实之外的某种意义,焦虑就产生了。而从焦虑中解脱的方法就在于:完全的投入当下,投入不断变化的『此刻』的河流中。

书中有个贴切但是不太好理解的例子,你看到天空,觉得很美的那一瞬间,你并不拥有『天空很美』知觉,你就是那个知觉。不是『我感觉天空很美』,那一瞬间,『我』是消失的,只有美的感受。你不是体验到什么,你就是那个体验。

二元论中,『我体验到天空美』,『我』是主体,『天空很美』是客体。而本书作者的观点是,没有什么主体和客体,二者是不分离的。

在书中,作者把这种『统一』叫做『上帝』,所以上帝在一切万物之中,或者说,上帝就是变化流。我们从来就没有摆脱过变化流,我们本来就是它的一部分。当我们要思考『上帝』时,就是把上帝看做变化流之外的东西,那么上帝就消失了。同样的,当我们谈论自我(灵魂),我们说的是脱离变化流的某个存在,那么那个『自我』就已经不是我了,而是记忆构造的虚假形象。

内容简介

《心之道:致焦虑的年代》是一本西方人写的东方哲学类著作。作者针对现代人面对的危机,即一个人如何生活在一个他永远不能从中获得安全感的世界,从东方禅学思想的角度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答。他指出这个问题本身包含着它的解答——人们恰恰应该接受生活中充满痛苦与不安全感的事实,而不应该拒绝和逃避它们。为了有一个充实的人生,人们应该拥抱现在,活在当下。

—— 内容来自微信读书app图书简介

高亮划线

第一章 焦虑的年代

如果生活是以痛苦、不完整和虚无为结果,那它对生来就能思考、希冀、创造和爱的生灵来说似乎是一个残忍且徒劳的历程。
— 创建于 ⏱ 2022-09-24 14:24:35

我们称之为“兴奋剂”的是我们的高生活标准,一种剧烈而复杂的感官刺激,它使得我们的感官逐渐变得不那么灵敏,并因而需要更多强烈的刺激。我们渴求着使注意力分散的消遣——由景观、声音、兴奋感和刺激构成的“万花筒”,在这一“万花筒”里,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塞进尽可能多的内容。
— 创建于 ⏱ 2022-09-24 23:03:12

从事枯燥无味的工作以赚取收入,以及经由间歇的狂热而昂贵的物质享受来寻求沉闷中的解脱。这些间歇被认为是真正的生活[插图]
— 创建于 ⏱ 2022-09-24 23:12:51

第二种选择是坚定地尝试面对人生只是“一个白痴所讲的故事”这一事实,然后在其中得到我们所能得到的,让科学和技术在我们从虚无到虚无的人生旅途中尽好地为我们服务。
— 创建于 ⏱ 2022-09-30 06:29:49

第二章 痛苦与时间

这意味着我们越是努力把生活作为愉悦的享受,其实越是在毁灭掉我们所热爱的事物。
— 创建于 ⏱ 2022-09-25 00:48:50

人类大部分的活动都是要将自己的体验和欢乐永久化,可那些体验与欢愉却是因处于变化中才变得可爱的。
— 创建于 ⏱ 2022-09-25 00:49:03

除非关于过去的头绪都已被理清、未来也是美好而有希望的,否则我们无法在当下生活得幸福。
— 创建于 ⏱ 2022-09-25 03:34:52

我们使用记忆和预期能力的方式把我们对生活的适应力变得更差,而不是更强了。
— 创建于 ⏱ 2022-09-25 03:35:32

意识的每一次增强都需要付出代价。不对痛苦更敏感,我们就无法对快乐变得更敏感。记住过去可以使我们为未来做出计划,但是为快乐做计划的能力却被担忧痛苦和恐惧未知的“能力”给抵消了。
— 创建于 ⏱ 2022-09-25 03:36:00

拥有意识的好处被它的坏处压过了,极端的敏感性反而令我们失去了适应能力。
— 创建于 ⏱ 2022-09-25 03:36:20

第三章 生活的大流

人之挫败一部分在于,他已经惯于期待由语言和思维来提供它们所无法提供的解释。在这个意义上,想要让生活变得“易于理解”即是想让它成为生活之外的某种东西
— 创建于 ⏱ 2022-09-25 06:04:22

但是明天以及有关明天的计划有可能一点意义也没有,除非你充分地与当下的现实接触,因为你生活在当下而且只生活在当下。除了当下的现实,并不存在着其他的现实
— 创建于 ⏱ 2022-09-25 06:13:10

找到解决办法,必得满足这两个条件:人必须放弃那个他感觉是“独立的”“我”,而且必须面对这个现实——他不可能弄懂,亦即精确地解释,终极事物。
— 创建于 ⏱ 2022-09-25 06:15:31

🟡 每一种存在形式事实上都是一种运动的模式,每一个生物都像河流,如果不“流出”的话,也就绝不可能“流入”。生与死并不是两种相反的力量;它们恰是看待同一力量的两种方式,因为“运动”着的变化既是建设者也是破坏者。因为人体是运动、循环、呼吸和消化功能的复合体,所以它才能生存。
— 创建于 ⏱ 2022-10-11 02:05:26

💎 变化是永恒的,只有变化,才有生命。因此,我们追求的安全感是不存在的

“我”和“我”之间的不同,在很大程度上是记忆造成的错觉。事实上,“我”跟“我”具有同样的性质,它是我们的“整体存在”的一部分
— 创建于 ⏱ 2022-10-11 02:09:11

🟡 由于“我”不懂得自身也是变动流的一部分,就会试着要弄清楚世界和经验的意义,试图“解决问题”。
— 创建于 ⏱ 2022-10-11 02:09:31

💎 解释:如果我们不把自己也看作是变化流的一部分,就会把自己和世界分裂开,也就是分别看待,认为存在着一个独立于世界的「思考者」,一个有独立灵魂的「我」。

不止如此,那个世俗中的我——人性的我(我们认为有人类劣根性的那个小我)——也被放在了理性我的对立面。然后我们以大我的视角去思考这个世界,思考那个小我,并想要解决问题,包括生活的问题和自我的问题。

比如,我们常常对自己的表现不满,希望自己能更自律,好像在过生活的是某个不服灵魂管教的「小我」,我们乐此不疲的和自己斗争着

接下来我们便会面对一场意识和自然之间、对永恒的热望和事物不断变动的真相之间的战争。
— 创建于 ⏱ 2022-10-11 02:09:39

不论我们如何挣扎,“解决问题”这一方式永远不可能弄清楚变动有什么意义。了解变动的含义的唯一方法是投身其中,随之移动,与之共舞。
— 创建于 ⏱ 2022-10-11 02:10:28

第四章 身体的智慧

那么我们向来就了解上帝;可是当我们开始思考他的存在时,我们就不清楚了。因为当我们开始思考经验的时候,我们是在试着将它固定在刻板的形式和观念当中。
— 创建于 ⏱ 2022-09-25 06:18:13

我们越来越多地试图借助于外部的器具来适应生活,并且越来越多地通过有意识的思考而不是运用无意识的“窍门”来尝试解决问题。
— 创建于 ⏱ 2022-09-25 06:20:45

我们在自己的内部处于交战状态:大脑渴望着身体所不想要的事物,身体则欲求着大脑所不允许的东西;身体不服从大脑给出的指令,而大脑也无法理解身体的冲动。
— 创建于 ⏱ 2022-09-25 06:22:28

第五章 关于觉察

假如我想要感到安全——也就是说,想要不受到不断变动的生活的影响——我就是在希冀着与生活分离。然而正是这种分离之感使我感到不安全、没有保障。想要感到安全,意味着从生活中隔离出“我”并巩固“我”,但正是因为感到成了一个孤立的“我”,才使我们觉得孤独和恐惧。
— 创建于 ⏱ 2022-09-26 01:57:03

第八章 创新的道德

只要存在着想成为什么的动机,只要心确信有从它此刻所是的那个东西那儿逃离的可能性,就不可能有自由。
— 创建于 ⏱ 2022-09-27 03:46:16

第九章 回顾宗教

科学的真正卓越之处,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它命名和分类、记录并预测,而是在于它观察事实而且渴望了解事实,不论事实最后呈现为什么样子。
— 创建于 ⏱ 2022-09-27 06:13:17

读书笔记

第三章 生活的大流

📌 由于“我”不懂得自身也是变动流的一部分,就会试着要弄清楚世界和经验的意义,试图“解决问题”。

💭 2022-10-11 02:19:03 解释:如果我们不把自己也看作是变化流的一部分,就会把自己和世界分裂开,也就是分别看待,认为存在着一个独立于世界的「思考者」,一个有独立灵魂的「我」。

不止如此,那个世俗中的我——人性的我(我们认为有人类劣根性的那个小我)——也被放在了理性我的对立面。然后我们以大我的视角去思考这个世界,思考那个小我,并想要解决问题,包括生活的问题和自我的问题。

比如,我们常常对自己的表现不满,希望自己能更自律,好像在过生活的是某个不服灵魂管教的「小我」,我们乐此不疲的和自己斗争着

📌 然而因为这些经历包含记忆,我们就有了“我”是一个固定不变的事物的印象,就好像它是一块碑,由我们的生活在它上面书写纪录和档案。 可是这块“碑”也随着书写的手指而移动,就像河水随着涟漪的波纹而流动一样,以至于记忆就像一份写在水上的档案:它并非由不可磨灭的字符写成,构成它的是一些动态的波浪——这些波浪是被我们称为感受和事实的另外一些波浪所激起的。“我”和“我”之间的不同,在很大程度上是记忆造成的错觉。事实上,“我”跟“我”具有同样的性质,它是我们的“整体存在”的一部分,就如同头是身体的一部分一样。但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,“我”和“我”、头和身体就会感到与对方“不和”。由于“我”不懂得自身也是变动流的一部分,就会试着要弄清楚世界和经验的意义,试图“解决问题”。

💭 2022-10-11 02:08:33 这段的意思在说,并不存在一个理性的我,一个永恒的我,我们所认为那个超越本能的「大我」并不存在,那是由记忆造成的错觉

📌 每一种存在形式事实上都是一种运动的模式,每一个生物都像河流,如果不“流出”的话,也就绝不可能“流入”。生与死并不是两种相反的力量;它们恰是看待同一力量的两种方式,因为“运动”着的变化既是建设者也是破坏者。因为人体是运动、循环、呼吸和消化功能的复合体,所以它才能生存。

💭 2022-10-11 02:06:41 变化是永恒的,只有变化,才有生命。因此,我们追求的安全感是不存在的

章节评论 No.1

  • 💭 2022-09-25 06:17:17 上帝,或者称之为生活,存在于当下,而非语言与文字之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