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入了7月中旬,连早上的片刻凉爽也不见了,天气变得很热,从早到晚都很热。
上周没有发总结,实在是太忙了。亦或是,忙只是借口。
3个认知
时间是珍贵的资源
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资源,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一件事不投入到另一件事,是价值选择。
过去我也有过很长一段时间,感到茫然无所事事,每天要想办法杀死时间,空白让人无法忍受。而最近,就是从生日过后,我的生命像是突然切换了开关,我突然变得珍惜时间。这个转变突然得不太像是我的自由意志决定的。
我变得无法再忍受闲聊,变得不再喜欢去不能带来新意的论坛,不再喜欢网上闲逛。我宁愿看一本书,刷一部剧,写写代码。不是说我多爱学习。我宁愿看看小说,刷个剧、放个音乐、无所事事、对着虚空发呆。
我开始真切感到时间是某种资源,我的资源,珍贵的资源。我宁愿把它用于自身。
事情是有优先级的,这些优先级在我的头脑中编码。有些事情重要于其他事情。
学一门新技能就像修路
这段时间在学 uni-app,基础课程看完以后,就开始动手做APP了。
我觉得进度很慢。以平时做项目的眼光来看,页面样式让一个前端工程师来做可能一周就搞定了,可是我在反复地做和修改。有时候一个效果能调整好几个小时,简直像绣花一样。这让我感到很挫败。
为什么会这么慢呢?我认为本应该更快一些的,虽然我对前端样式很不熟悉,但我当时认为差距没有那么大。
事实是,我对css样式很不熟悉,写一个页面对我来说没有那么容易,再加上 uni-app 这个框架我也是0基础。结论是:不是我的进度出了问题,而是我预估偏差。
第一,我低估了学习一个新技术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投入。
第二,我低估了「熟练」的影响程度,拿自己和专业的前端工程师相比较。
开始学一个新东西,这个过程就像修路,一开始没有路,得一点点挖,要建造的不止一条路,而是一个公路网。公路网一点点建立起来之后,一开始也很粗糙,然后反复地碾压、打磨,反复地走通每一条路,就会越来越畅通。对这个新技能熟练之后,就能建立起有效的思考模型,从A到B该选择哪一条路比较好,什么时候该转弯,什么时候此路不通,什么时候可以借助某个工具。
我现在就处于挖路的时期,项目做到哪里,问题跟随在哪里,就把路挖到哪里。现阶段我的路还很少,而且每条路都还很短,网络还没有建立起来,更别提流畅度了。所以这个时期,进度慢、效果差,还会返工。
想清楚再做
一个页面有多次返工的情况,有时是重构了代码,从一个页面写下来,到做成「组件」来复用,这是知识的上升。
然而还有另外一种情况,就是做了之后发现此路不通。花费几个小时琢磨一个效果的实现,查资料、码代码、看教程,最后发现这部分得弃用。这是多么大的挫败感!
我现在对一个模块或功能动手之前,都会提醒自己:
- 先想清楚这个功能要实现的目的,在全局上来看需要以及必要吗?
- 确定了目的,再找实现路径,技术上可以实现吗?如果实现方案不止一种,再对比哪一种最有效益。
- 确定了可行的方案和技术路径,再把资料都找出来,把需要的教程大致看一眼,没有问题了再动手做。(因为有时候教程所达到的效果不是自己一开始以为的,所以要确认一下资料)
盲目上手做只会浪费时间。想清楚再做,比撸起袖子就干有效得多。
3本书
本周的书、影音主题是:科幻!这是我最爱的主题之一。
科幻小说:格雷格·伊根
某天看到读客的公众号,提到格雷格·伊根的新书出版,在一堆溢美之词中间,我看到了「特德·姜」,据说他和特德·姜的风格很像。
特德·姜是我最爱的科幻作者!!!
那我当然要拿来看看。百度一番之后,我惊叹:我居然才知道格雷格·伊根!
伊根是澳大利亚科幻作家,他本人是数学教授,作品里充满了数学、哲学、物理。他的科幻被称作「硬科幻」。
我先在微信读书上搜了一下,新书没搜到,又到搜索引擎上检索了一下,发现了新星出版社出版的 「格雷格·伊根经典科幻三重奏」:
- 《祈祷之海》
- 《快乐的理由》
- 《三进数世界》
看了一两篇介绍的文章,哦,明白了,这些出版书都属于「个人文集」,也就是以前格雷格·伊根发表小说的合集出版,书名并不是小说名,出版的新书也不是作者的新小说,而是出版社规划的不同小说合集。这意味着,不同出版社出版的书里,有些小说是重合的。
比如新星出版社出版的 「格雷格·伊根经典科幻三重奏」,收录作品如下:
- 《祈祷之海》
- 闪光
- 学习成为我
- 植入的公理
- 水晶之夜
- 恰如其分的爱
- 亲密
- 游离之境
- 祈祷之海
- 《快乐的理由》
- 暗整数
- 黑暗狂奔
- 人生选择题
- 神谕
- 快乐的理由
- 《三进数世界》
- 银火
- 恐怖谷
- 谷壳
- 零分表现
- 比特玩家
- 三进数世界
- 实体之战
读客出品:
- 《意识上传中》
- 意识上传中
- 百光年日记
- 尤金
- 爱抚
- 血亲姐妹
- 公理
- 金库保管箱
- 所见
- 无限刺客
- 学习成为我
- 堡垒
- 一直往前走
- 小可爱
- 奔向黑暗
- 应有的爱
- 道德病毒学者
- 再近一点儿
- 谎言空间中的不稳定轨道
- 《闪光骇客》
- 谷糠
- 线粒体夏娃
- 闪光骇客
- 意愿先生
- 变身之梦
- 银火
- 快乐的理由
- 我们的切尔诺贝利圣母
- 普朗克洞潜
目前读完了《祈祷之海》和《快乐的理由》。
小说中对个人自由意志的思考,以及其他哲学的思考,真的和特德·姜一脉相承。换句话说,我很喜欢他的主题。
然而,读起来有点难懂。
一开始我以为这样的难懂是正常的,后来在读《黑暗狂奔》这篇的时候,从评论区得知,有可能是翻译不太好。我于是去找了读客出品的《意识上传中》的同篇《奔向黑暗》,发现确实是,这篇对于书中虚构的那个物理现象的描述就更加易懂。
有点遗憾不能完全体会其中的烧脑设定。不过伊根的书去年才开始引进,后面应该会有更好的翻译版本,到时候再重读看看。
《聪明的阅读者》
6月读的最后一本书。
我永远喜欢关于读书和做笔记的技术。读书分享之前已经发过:
绫辻行人的《Another》
中文译名《替身》。这是拜读的第二本绫辻行人的作品。
不喜欢。贴着悬疑推理的标签,实际上有鬼魂和超自然现象。不理解超出了常理还能叫推理,所有杀人事件都说是鬼魂使然了,那还要推理干什么??无比失望。
2部影片影片
感谢人人影视APP!本次的观影依然是在人人上完成的。
《燃烧》
去年的时候就对这部影片有所耳闻,这部影片获得了 第71届戛纳电影节 金棕榈奖提名。
电影中充满了隐喻,哑剧、看不见的猫、废弃的仓房。
相对于平常的悬疑片,它的节奏更加缓慢,前期大量的日常生活场景,展现出贫穷、困窘、茫然与虚无。无目标、无出路、无希望。
影片改编于村上春树的短篇《烧仓房》,影片看到一半的时候,忍不住找来原著来看,篇幅不长,很容易看完。
女主攒钱去非洲旅行,让人以为她的生活很轻松,而其实她很穷,穷到下一顿饭都没有着落。影片中海美住在一个小出租房里,见不到阳光,每天只有一个时刻光线能照进来。她还有卡债,与母亲姐姐关系生疏,互不来往。以至于当她失踪了,都没有人在意到。
影片中男主李宗秀爱上海美,还锲而不舍的打电话、跟踪海美的男友Ben,试图寻找海美,从没有放弃过。而书中,「我」更是只发现联系不上她,最后连「最近你有跟她见面吗?」都是女主男友问出来的,一个生活在社会边缘的女人失踪了,家人、朋友、警察都没有在意。
影片比小说多了很多东西,贫穷、阶级,这也让女主的消失更加合理,让空仓房的意象更加完整。
不是专业影评人,解读不到更深层的内容。我仅仅喜欢里面的几个隐喻的表达,对于故事流畅度并不是很满意,表现就在于我看了3次才看完,而一个引人入胜的影片应该让人移不开眼睛。
美国科幻剧《怪奇物语》1-4季
故事发生在美国,20世纪80年代,印第安纳州一个叫霍金斯的小镇上,一个国家实验室就坐落在这里。当一个小孩奇怪得失踪了,一连串超自然的事情发生了。
这部剧的标签是科幻,还算科幻,虽然出现了逆世界,但是有多宇宙理论做支撑。
整体感觉还不错(不然也看不完一整个系列),但也没有特别特别喜欢,没达到9.0分给我的预期。
小确幸
❤️
醒来后来杯冰咖啡,幸福到要飘起来。最近刚尝试的南国生椰拿铁,好香好香,价格也非常美丽,是最近的最爱。
❤️
冷泡茶。把茶包放到带盖子的杯子里,倒入常温水,然后放入冰箱。三四个小时过后拿出来,扔掉茶包,把茶水倒入玻璃杯中,水中放一点蜂蜜。热辣辣的夏天,喝下去清爽无比!带着茶的清香,却没有茶的苦味,比在店里买的冷饮还要清爽解渴。
❤️
吹着空调,放个音乐,什么都不做,喝杯咖啡。《怪奇物语》中警察局长库伯早上上班时对催他干活的同事说:「早晨,是属于咖啡的」。我也在家尝试了一下,什么都不做,只是喝一杯咖啡。感觉非常好!久违的那种幸福感。 不一定非要喝咖啡,而是那种无所事事享受片刻时光的感觉。
分享一个歌单:
以及,我从一个视频里得到的启发:远离emo 的音乐,伤痛文学和歌,那会影响自己的精神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