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学是什么?它研究的对象是什么?研究哪些方面?如何识别伪心理学呢?一起来看看吧~
心理学定义
心理学是关于个体的行为及心智过程的科学研究。
心理学四要素
- 科学
- 个体
- 行为
- 心智过程
科学
心理学首先是个科学,心理学的结论一定是建立在科学的研究方法基础之上。
科学的研究方法包含:
- 客观收集到的数据信息作为研究基础。
- 科学方法(scientific method )包括一组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步骤。
- 可被验证和证伪的结论。
个体
心理学分析的对象是个体,个体可能是人类也可能是动物。
行为
心理学的研究主题主要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可观察行为。
心智过程
心理学的另一个研究主题是心智过程,即心理活动。只有了解人类的心智过程,才能理解人类行为。
心理学的研究范围
心理学家们的研究兴趣十分广泛,所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也得以扩张。除了研究行为和心理之外,还涉及很多其他领域,这些或多或少我们可能都有所耳闻。
- 心理学+社会学:正如社会学研究的是人们在群体或组织中的行为,心理学家研究人们在群体中的产生某些行为的心理过程。
- 心理学+人类学:人类学研究不同文化中的行为,心理学也吸收了人类学的观点,关注文化对研究结果的影响。
- 心理学+生物科学:比如研究产生行为的大脑过程,比如基因对人格的影响。
- 心理学+认知科学:心理学作为认知科学的一部分,心理学研究人的心智活动与计算机科学、人工智能等理论的关联。比如学习理论,把人工智能的学习过程与人的学习过程相关联。
- 心理学+健康科学:心理学也研究人的心智过程与健康之间的联系,并且致力于提升每个个体和集体的幸福感。
心理学家的四个目标
心理学家的研究目标是描述、解释、预测和控制行为。
- 描述行为:对行为进行客观、准确的观察。为了保证观察的客观性,心理学研究者发展出了很多测量技术,如各种量表。
- 解释行为:需要超越可观察到的现象,找到行为和心理过程的规律模式。当心理学家们寻求对行为的解释时,会同时考虑:
- 内部解释(基因构成、动机、智力水平或自尊)
- 外部解释(环境、事件的影响)
- 预测行为:对特定行为方式潜在原因的解释如果够精确,就能很好的预测未来的行为。这也是对解释的检验。
- 科学预测的措辞也必须足够精确,以使它们能够被检验, 在证据不支持的时候被拒绝。
- 科学需要能够被证伪。一个科学的结论,需要能够提出可供检验的预测,这也是判断是否伪科学的标准。
- 控制行为:一个对行为原因的解释,如果能够设立条件以控制行为的发生或不发生(启动行为、维持行为、停止行为),这个解释就是有说服力的。
🌵 一个理论不仅能够解释行为,而且可以预测行为,并且进一步可以给出如何控制这种行为(控制行为发生或不发生,启动行为、维持行为、停止行为),这个理论才是有说服力的。
以上四个目标可以作为标准,检验一个理论或解释是否有说服力。可以用来判断你看到的观点是否是伪心理学。
批判性思维
有些时候我们看到一个看似很科学的结论,我们也要检验一下完整性和普遍性。
- 完整性:这个结论完整吗?比如它在说“A影响B”,我们要问,是否还有其他的因素影响?以及,这个结论要如何应用于我的生活。
- 普遍性:常见的有文化差异,这个研究结果具有跨文化一致性吗?个体主义文化和集体主义的文化往往对个体的影响很大。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性别吗?
参考资料
Gerrig, R., & Zimbardo, P. (2016). 心理学与生活(第19版) (王垒 & 等, 译). 人民邮电出版社. https://book.douban.com/subject/26701753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