嗨,大家好,我是莉莉。

我改名啦,改为了莉莉蒙(Monster之意),嘻。

都说人要有自己的秘密项目,白天为老板打工,晚上和周末为自己打工。我也启动我的秘密项目啦,有完全为了自己而做的项目这感觉挺好的。

前几天看了一个『僧侣模式』的视频,想着来做一做,结果引发了我的行动力全面瘫痪。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,我从这次生产力大罢工中学到了什么。


行动力大罢工那天我的感受

我趴在床上,陷入怀疑:为什么我的习惯打卡总是完不成?决定一段时间不喝咖啡为什么坚持2天就破戒了?定的微习惯,拿出练字本练一行字,为什么我都能拖延着不去做啊?冥想只要抽出10分钟就好了,为什么就是没有去做?

我不是没有这个时间,事情也不是困难到做不到,但我就像个瘫痪的系统一样动不了。偏偏也没有忘,知道自己有一个列表要做,可是就是不去做。

一天能做多少事情?工作时进度噌噌噌地快,为什么为自己的目标做的计划就这么难完成呢?难到我真的是个「他律」型人?没有他律就什么都做不了?

刚好不久前看过一个ADHD的视频,我怀疑我是不是这样的多动症啊,注意力很容易转移,事情一多堆到一起就会失去行动力,不是不想做,是真的动不了

啊不会吧,我应该只是思维比较活跃吧……

该怎么让自己动起来呢?因为我想实现我的目标,不想摆烂。摆烂摆太多也是很无聊的。

然后,我从回忆里找线索。**过去我是怎么有效做事的?**是什么因素和现在不一样吗?那时对现在错的地方在哪里?

然后我发现,「对」的因素可以总结为:

  1. 必要性:都是关键任务,没有什么可做可不做的事情,没有优先级
  2. 同质:任务性质都差不多,主要分为编程和需要沟通的事,需要沟通的单独拿出来做就可以了,找某个人就某个目的谈话,结束了这个任务即完成。
  3. 相互联系:工作上的任务都有内在联系
  4. 留白:只安排当天游刃有余的工作量
  5. One by one:会一个处理完之后再处理下一个,这个处理包括思考等一系列准备工作。在A任务没有完成之前,我有意识地不去接触、思考、处理下一项任务。

于是,我对自己的生产力系统做了以下改动:

1. 精简:非必要的不做

既然任务太多我变得动不了,那就大刀阔斧删删删。

不重要的任务,不是找时间去做,而是不要去做。任务堆积会让我超载

我的日常任务分为【主线】和【辅助】,主线是2个项目,属于为自己工作,辅助就是一些生活习惯。

想要培养的新习惯,留下特别特别想培养的1个,其他都删掉

什么都想要就什么都得不到。

  • 运动:我从来做不到。❌
  • 戒咖啡因:我做不到,对我的目标也没有作用,我的健康也没用问题。❌
  • 冥想:最近兴趣不大,虽然说的好处多多,但还是 ❌
  • 练字:是最近很想坚持下来的事情,✅
  • 自我对话,这是看到一个Morning page 的视频,想每天早晨写一下意识流。✅
    • 属于尝试和挑战。因为我写日记、把脑海中的想法倒出来都没有什么阻碍,没有什么难度,新鲜感也还在,挺好奇写一个月会有什么效果的。但是如果觉得不想做了,这个我也会放弃。

主线是主要目标,需要做的是删掉可行性、有效性不那么好的项目。

2. 清晰:想要、有效且可行

有时候无法行动,是因为不够清晰。

  • 意图清晰。我做这件事是为了什么?那个意图是我真心、迫切想要的吗?我现在很健康,对「变得健康」的意图就不是很迫切需要。
  • 步骤清晰。倒不是说很详细的步骤,而是关键步骤清晰。
  • 确实有效。做了1、2、3之后能得到想要的东西。不然在运动会上努力跑了3000米,才发现比赛的地方不在这儿,跑完也没分数。
  • 切实可行,在现实中具体可操作。

常规的生产力建议都说:你要把项目拆解

像把大象关进冰箱,「打开冰箱-把大象关进去-关上冰箱」3个步骤都清楚了,但是有办法行动吗?

假设现在我就和大象在一起,旁边也不合常理地有个冰箱,但大象比冰箱大那么多,我又不会训象,我该怎么把大象关进冰箱啊?想想操作难度,我还是走到一边抱着手机刷了起来。然后在一天结束的时候叹一声:“哎,我又又又拖延了,明明拆解了步骤,我为什么就是不做呢?

因为不可行啊!我走过去开了冰箱门又怎么样,又没办法把大象关进去,我还可能触怒大象,做了也白做。可能我已经试过好多次了,冰箱门怎么打开的,还怎么关上,大象是从来没弄进去过。那我现在面临这个场面停止不动有什么问题吗?

如果有一天我得知有一种魔法药水,喷一喷就能把大象变成手掌大小的玩具小象,好了,这个策略就行得通了,我马上去设法买到这个魔法药水,喷到大象身上,然后「打开冰箱门-把大象关进去-关上冰箱门」,完成。

我得确定我的策略大致可行而且确实能达到效果,才会清晰地去行动。清晰,就是没有怀疑。

这个时候再拆解步骤,才是有效的。

3. 分清主要领域

关键项目才是重要的,生活习惯只是调剂。不然每天早睡早起、早上起来背英语、练字、阅读、冥想,晚上写日记,这都是自我愉悦。不产生任何外部效益,不会在世界上产生任何影响(除非你把这些生活内容变成创作的材料)。

把关注点放到关键项目上来,把生活习惯放到一旁。关键项目才是我的工作,读书和练字不是。过去我就是沉迷于看书、玩儿手帐,把写文章变成了辅助。其实写文章才是产出,才是我应该关注的地方。

看书和练字,不是说不重要,而是就像洗脸刷牙一样,不应该当做工作来严肃对待,甚至超过了对产出的热情。

人岂不是常常分不清重要的事吗?因为各个领域对我们的重要程度,也是在变化的。有时我更关注人际关系,虽然上火了但是朋友约火锅也会去。上火让我很痛苦时,健康占上风,就拒绝火锅、烧烤的邀约。有时想出去玩放松占上风,读书就完全不重要可以不考虑;有时学习占上风,快要考试了,出游、聚餐就全都拒绝。

我只是要调整一下现在这个阶段不同事情在我的生活中的优先级。

4. One by one,一个接一个地去处理

接下来,在大脑中打开「禅」模式,一个接一个地去处理。这意思是说,处理A任务的时候,不去思考和做和B有关的事。此刻,只有A是我的任务。做完一项再去接触、思考、处理下一项任务。

5. 先吃冰淇淋

我会把任务列在一起,列清单这个技巧大家都知道了。

列清单是如果对任务进行先后排序,我自己感觉这个操作能让我更清晰。指定好了先做哪一个后做哪一个,就好像给工作列了流程,一个一个按顺序去划掉就可以了。排序后可以减少「接下来我要做哪个任务啊?」这样的决策时刻。决策会消耗精力,你有没有过那种经历?光是做一个重大的选择,就已经精疲力尽,今天都不想做任何事了。

那么先做哪一个任务好?

三只青蛙里面说你要先吃掉最难吃的青蛙。这对我没效。这好像说先把最高的山放在我眼前,我已经被难度吓退了。

来自ADHD人适用的建议是:先吃冰淇淋。即先做那些容易的、或能让我们有动力的事。先做我最喜欢的、最善于处理的,以及看起来最容易完成的,做完以后,哇,成就感就有了,感觉还能再吃一个。

我觉得这个策略可以尝试!我就是会畏难的人,我启动的时候就像车子启动,需要轻轻松离合,慢速上路,然后才能加油门。一上来就猛踩油门,我会直接熄火

比如今天我有3个任务,我不会挑最难的开始,而是先从我最有思路的那个开始做。做完了能处理的,再去对难题进行思考。对难题实在没主意,就推到明天嘛。

因为我需要,

6. 留有余地

经验告诉我,不要打光子弹。如果我今天和一个难题在下班后死磕,那么明天我会有一种油量耗尽的感觉,一整天的思维都不如平时敏捷和清晰。

最舒适同时也最高效的工作节奏是,今天只工作6个小时,工作量大概完成的差不多以后,就停下,摸摸鱼。一天工作结束的时候,感受就是轻松的、游刃有余的。这样也并没有拖慢进度。

感觉游刃有余是高效的魔法药水,消耗自己才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工作方式

自由状态下也一样,如果我昨天通宵,用脑过度, 今天我就会报复性地什么都不想干,一直刷手机。

所以哪怕是给自己打工,也要合理安排工作量,不做自己的资本家。

当然如果你现在的精力正跑在「高速上」,当然可以冲,你感到兴奋、创意十足、充满了干劲,感觉可以一口气写10篇文章,好,那你就写好了,灵感缪斯降临的时候抓住它!这是极少数的高光时刻哟!

(我爱激情。希望我能从「什么都不想干」,到启动、奔跑,一路上高速,迎来下一个创作高峰。)

结语:Know yourself

谢谢你看到这里!

本文不是绝对正确的生产力建议,我希望你们注意到,我是从:

  • 我为什么会瘫痪?—— 待办太多堆积了,导致拖延
  • 什么样的规则对我有效?—— 我就是好奇心很足且思维活跃的那类人,或许我应该参考ADHD人群适用的建议,先从简单的事开始做,并且不给自己太多todo。

… 这两点开始思考的。「我为什么」和「曾经什么对我起效过」,参考的信息都是来自自己。只有你最了解你自己,任何生产力建议都不是适用于所有人的。

比如我早就发现GTD不适合我,那么一整套流程下来我会丢失「focus」——也就是本来想做一件事的那个心理上的焦点。

三只青蛙法也适合一些人,以及不适合一些人。其他的时间管理法还有:

这里还有其他的时间管理法

我想说的是:

了解你自己,尝试不同的方法,并找出什么对你有用,什么对你没用,什么会导致失败。以及,任何策略随时也可能失效,过去有效现在无效,无须责怪自己,你需要做的就是:找出原因,调整策略。

下期见!